动物模型
6-羟多巴胺帕金森病小鼠模型
诱导方式
6-羟多巴胺
造模机制
6-OHDA对神经元的毒害作用有一个“两步走”的过程。第一步是特异性地在多巴胺能神经元内的积累。由于6-OHDA的结构和儿茶酚胺类似,因此释放在细胞间质中的6-OHDA会被多巴胺神经元胞体或突起上的多巴胺转运体或NAT错误地识别并重吸收进入细胞。第二步则是细胞毒性。当6-OHDA进入神经元后,一方面将会被单胺氧化酶-A(MAO-A)催化形成过氧化氢(H2O2)。过氧化氢本身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同时也会触发氧自由基的形成12。而另一方面,自动氧化(autooxidation)作用所大量产生的活性氧和醌类产物超出了细胞内抗氧化酶的承受能力,导致细胞结构和代谢的紊乱,最终结果就是神经元的损伤
造模方法
将麻醉后的大鼠固定于江湾[型C立体定向仪上,头部正中切口,剥离骨膜,止血。参照George图谱,用牙科钻在颅骨顶钻孔,定位坐标为:门齿与耳杆平行,前囱后3mm,旁开30mm,颇骨表面下9.0mm,将自制同心套管插入右侧NS区(套管外径0.7mm,内管外径0.4mm,内管比外管前端1.5mm,用502胶和自凝牙托粉固定。21天参照参照Francois的实验方法(包括行动迟缓实验、抓握实验和尾强直实验记录强直症状的变化、震额实验)记录帕金森氏病的三大症状,并记录肌电图变化,以鉴别大鼠模型建立是否成功。判断标准如下: 出现行动迟缓实验持续35min 2抓握实验持续55min、尾强直实验持续30min3震颤频率在48次 /min以上和肌电图群放电位频率在4-8次/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