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糖尿病模型是指动物在特定遗传背景下不经过外部干预自发地发展出糖尿病症状。这些模型无需诱导操作,使其模型稳定性较强,特别适合研究糖尿病的遗传基础、免疫病理机制,以及不同糖尿病类型的特征,主要用于1型和2型糖尿病的研究。以下是几种经典的自发性糖尿病动物模型:
1. NOD小鼠(Non-Obese Diabetic Mouse)
模型特征:NOD小鼠是一种非肥胖性糖尿病模型,表现出自发性1型糖尿病,主要由免疫系统破坏胰岛β细胞所致。随着年龄增长,NOD小鼠逐渐发展出高血糖和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模拟了人类1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
机制:NOD小鼠体内存在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攻击,导致胰岛β细胞破坏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其发病机制与人类1型糖尿病类似,涉及多个自体抗体的产生。
应用场景:广泛用于研究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自身免疫病理、β细胞再生,以及免疫干预治疗等 (Anderson MS, 2005)。
2. BB大鼠(Bio-Breeding Rat)
模型特征:BB大鼠是一种自发性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常用于研究自身免疫相关的糖尿病,其糖尿病症状与人类1型糖尿病相似,表现为胰岛素依赖性高血糖。
机制:BB大鼠与NOD小鼠相似,由T细胞介导的免疫破坏作用导致胰岛β细胞的损伤。BB大鼠存在多种遗传因素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功能。
应用场景:适用于研究1型糖尿病的遗传因素、免疫发病机制,以及免疫调节治疗方法 (Mordes JP, 1987)。
3. db/db小鼠
模型特征:db/db小鼠是典型的2型糖尿病自发性模型,表现出肥胖、高血糖、胰岛素抵抗等症状,模拟了人类2型糖尿病的特征。该模型因Leptin receptor基因突变导致食欲增加和肥胖,从而引发胰岛素抵抗。
机制:由于db/db小鼠的Leptin receptor基因发生突变,食欲失调导致肥胖和胰岛素抵抗,逐渐发展为高血糖和糖尿病。这一模型表现出2型糖尿病中的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退化。
应用场景:用于研究肥胖相关的2型糖尿病病理、药物筛选,以及代谢综合征治疗 (Leiter EH, 2006)。
4. ob/ob小鼠
模型特征:ob/ob小鼠也属于2型糖尿病自发性模型,由Leptin基因突变引起的肥胖小鼠模型,与db/db小鼠相似,也表现为肥胖和高血糖。
机制:ob/ob小鼠的Leptin基因突变导致瘦素分泌不足,出现食欲亢进,进而发展为肥胖、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
应用场景:常用于研究肥胖引发的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机制以及代谢性疾病治疗 (Zhang Y, 1994)。
5. KK小鼠模型
模型特征:KK小鼠是自发性肥胖和2型糖尿病模型,表现出明显的肥胖、胰岛素抵抗和轻度高血糖症状。其肥胖特征在标准饮食下即可出现,给予高脂饮食(HFD)会加剧代谢紊乱,但通常其高血糖程度低于其他一些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如db/db小鼠)。
机制:KK小鼠的糖尿病病理机制包括胰岛素抵抗的形成和脂肪堆积。其肥胖特征主要与基因背景有关,而胰岛素抵抗的发展则类似于人类2型糖尿病的前期状态。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KK小鼠的脂肪组织和肝脏中自由脂肪酸增加,进而引发胰岛素信号传导障碍和代谢失调。
应用场景:KK小鼠常用于2型糖尿病前期(即代谢综合征)的研究,尤其适合探讨肥胖、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紊乱之间的关系。此模型还用于测试干预措施(如药物或饮食控制)对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的改善效果。
6. GK大鼠(Goto-Kakizaki Rat)
模型特征:GK大鼠是一种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模型,通过选择性育种而来,表现出自发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和高血糖。
机制:GK大鼠的遗传特性导致其在不肥胖的情况下出现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血糖升高,常用于研究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和胰岛功能退化。
应用场景:适用于研究糖尿病的遗传基础、胰岛功能的退化过程,以及治疗药物 (Goto Y, 1975)。
7. OLETF(Otsuka Long-Evans Tokushima Fatty)大鼠模型
模型特征:OLETF大鼠是一种自发性2型糖尿病模型,表现出自发性肥胖、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和随年龄增加的高血糖。与KK小鼠不同,OLETF大鼠的糖尿病表现在较长时间内逐渐加重,尤其是在饮食不加控制的情况下。此外,OLETF大鼠在糖尿病后期通常会出现胰岛素分泌缺陷和β细胞功能损伤,这与人类2型糖尿病的后期阶段相似。
机制:OLETF大鼠的糖尿病发病机制包括肥胖引发的胰岛素抵抗和随着年龄增长的β细胞功能衰退。自发性肥胖导致其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和促炎因子水平增加,从而抑制胰岛素信号传导,加剧血糖调节失控。在糖尿病后期,OLETF大鼠的胰岛素分泌能力显著下降,表现出类似于人类2型糖尿病的β细胞衰退现象。
应用场景:OLETF大鼠广泛用于2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研究,尤其适用于探索从胰岛素抵抗到胰岛素分泌缺陷的完整进展路径。此外,OLETF大鼠也被用于研究饮食和生活方式对糖尿病发病的影响以及糖尿病后期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由于其具有与人类相似的疾病进展过程,此模型在开发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8. ZDF大鼠(Zucker Diabetic Fatty Rat)
模型特征:ZDF大鼠是一种常见的2型糖尿病肥胖大鼠模型,因肥胖而出现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模拟了肥胖相关的糖尿病病理。
机制:ZDF大鼠因Leptin receptor基因突变,导致饱食信号失效,引起肥胖和胰岛素抵抗。随着胰岛素抵抗逐渐加重,β细胞功能损伤,最终发展为高血糖。
应用场景:广泛用于肥胖与糖尿病关系、胰岛素抵抗机制,以及抗糖尿病药物的筛选 (Phillips MS, 1996)。
鼠来宝生物和守正弘药合作,长期提供糖尿病动物模型构建和检测服务,欢迎咨询!
参考文献
1. Anderson MS, Bluestone JA. “The NOD mouse: a model of immune dysregulation.” Annu Rev Immunol. 2005;23:447-85.
2. Mordes JP, Greiner DL, Rossini AA. “Animal models of autoimmune diabetes mellitus.” Science. 1987;236(4805):611-6.
3. Leiter EH. “The db/db mouse: a model for the study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and retinopathy.” Methods Mol Biol. 2006;358:21-42.
4. Zhang Y, Proenca R, Maffei M, et al. “Positional cloning of the mouse obese gene and its human homologue.” Nature. 1994;372(6505):425-32.
5. Phillips MS, Liu Q, Hammond HA, et al. “Leptin receptor missense mutation in the fatty Zucker rat.” Nat Genet. 1996;13(1):18-9.
6. Goto Y, Kakizaki M, Masaki N. “Spontaneous diabetes produced by selective breeding of normal Wistar rats.” Proc Jpn Acad. 1975;51(1):80-5.
鼠来宝(武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实验动物行业全方位的产品和服务,包括常规与基因编辑动物、饲料垫料、动物仪器、净化扩繁和动物实验等。
网站:www.shulb.com
微信服务号/视频号/哔哩哔哩/抖音/知乎/小红书:鼠来宝实验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