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牛棒状杆菌的措施

维通利华
2022-11-17

来源:维通利华


  1. 硬件设施:大小鼠应饲养在SPF级动物设施中,具体硬件指标应符合GB 14925的要求。建议免疫缺陷鼠在单独屏障房间饲养,且使用IVC或隔离包。

  2. 仪器设备,实验器材:笼盒、笼架等采取高温(≥80℃)和/或高压灭菌的方式进行消毒,不适合高压的仪器设备、实验器材使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或1:5:1 CLIDOX)或同等效力消毒剂进行表面擦拭。

  3. 物料:采用辐照或高压灭菌的饲料、垫料、水,定期进行无菌检测;其余物料进行高压或其他灭菌方式处理,保证灭菌效果。

  4. 人员:固定人员(饲养员、实验员)进行同一房间的动物处理,不交叉处理其他房间内动物。若实验人员同时进行不同实验项目,则应保证先操作裸鼠品系,再操作其他品系。

  5. 动物进入:进入设施前需确保动物不携带牛棒状杆菌。动物到达设施后,使用消毒剂进行外包装消毒后,经传递窗进入动物房,并在超净台中打开运输箱,将动物转入饲养盒中。

  6. 日常清洁消毒:不只局限于动物房的饲养间,其它包括实验间、走廊、更衣室、缓冲间等,都应使用含有效氯400~700 mg/L的消毒液(或1:18:1 CLIDOX)进行地面、墙面、天花板、桌面、房门、笼架、笼具及其他设备外表面等的消毒。

  7. 日常饲养:每日观察并记录动物健康状态。如发现动物异常需及时隔离,并采取相应措施。免疫缺陷动物与免疫正常动物在分开的房间中饲养,垫料更换、饲料饮水添加需要在超净台中进行,超净台使用前后均使用消毒剂消毒。

  8. 移植物使用前检测:移植物接种前必须进行牛棒状杆菌检测,结果为阴性方可使用。

  9. 笼盒操作:尽可能减少笼盒操作,若同一房间内放置了多个批次、多种品系的动物,建议先操作免疫缺陷鼠。

  • 饲养/实验人员应穿着全套灭菌PPE(隔离衣、口罩、头套、鞋套、手套等),操作前使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或1:5:1 CLIDOX)充分消毒手套,同时建议佩戴双层手套,并密封手套与袖口连接处;

  • 在关闭超净台或生物安全柜紫外灯之前,应确保已照射灭菌20min。开启通风,再次使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或1:5:1 CLIDOX)进行内部喷雾消毒;

  • 从笼架上取下笼盒,使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或1:5:1 CLIDOX)喷雾笼盒外表面,并放置于超净台或生物安全柜中;

  • 在超净台或生物安全柜中操作笼盒时,应确保双手位于风幕内10cm;

  • 将小鼠从脏盒转移至新盒中时,建议使用镊子,而且最好交替使用2把。一把在用时,另一把可浸泡于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或1:5:1 CLIDOX)中消毒,镊子浸泡消毒的时间应不低于3min。同一笼盒动物可使用同把镊子,但不同笼盒需更换不同镊子。消毒剂应保证当天新鲜配制,以防有机碎屑积累过多而导致消毒效果降低。

  • 操作完一个笼盒,应使用酒精对手套进行喷雾消毒,然后再进行下一笼盒的操作。每操作完同一个实验项目、同一个动物品系或一面IVC笼架(最多不超过70盒),都应及时更换新手套,以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

  • 垃圾处理:脏垫料、实验废弃物、动物尸体等应及时封袋,储存于指定位置,无遗洒。每日垃圾应有专人负责收集,收集后该人员不得再接触动物,并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或1:5:1 CLIDOX)对垃圾箱进行喷雾消毒。

阅读163
分享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