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过程中若使用裸鼠,除实验本身要求的观察项目外,还应着重观察裸鼠皮肤皮屑的情况。如果发现某只动物皮肤表面出现皮屑症状,建议及时隔离该动物,并进行牛棒状杆菌检测。
- 若结果为阴性,则考虑为弥漫性皮炎*,仅淘汰有皮屑的个体即可。
弥漫性皮炎:细菌、真菌感染,营养因素缺乏引起的皮肤角质化现象。出现症状的个体一般为散发出现,不具备传染性。
- 若结果为阳性,或在饲养期间发现传染现象,请参考以下的内容采取措施。
患病动物处理:建议立即将动物淘汰,密封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房间内物品处理:笼盒、笼架等采用高压灭菌方式消毒;不适合高压的仪器设备、实验器材使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或1:5:1 CLIDOX)或同等效力消毒剂进行表面擦拭;其他消耗品材料如饲料、手套、纸张、笔等全部丢弃。
设施净化:动物和物品处理完毕后,可通过熏蒸(甲醛、过氧化氢等)方式重新净化房间。房间无菌状况检测合格后,方可引进牛棒状杆菌检验为阴性的动物。
若动物极其珍贵或治疗处理不影响实验研究,可对动物给予抗生素治疗减少临床症状,牛棒状杆菌对四环素、恩诺沙星和氨苄西林敏感。同时,可以使用碘液等对病变皮肤进行局部涂抹,每日1-2次,可改善皮肤病变,但已增生的角质需较长时间恢复(不可使用含氯或含醛成分的药物涂抹皮肤)。由于抗生素治疗仅能抑制临床症状,而不能根除牛棒状杆菌。建议实验完成后,继续采用上述方式净化处理,以防影响后续的动物及相关实验。
特别提示:
1.牛棒状杆菌的传染性:会传染。牛棒状杆菌会存在于感染小鼠的皮屑中,可以通过空气和接触传播,能够引起同一笼和同一个房间其他个体的感染。
2.荷瘤鼠如果发生牛棒感染,不建议继续传代保种。
(1)牛棒状杆菌主要感染和作用部位为皮肤,同时从被感染动物的粪便、口咽部或被污染的环境中都可以分离到病菌。其对动物的影响主要为因皮肤损伤、厌食、瘙痒引起的脱水及体重丢失,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未知。
(2)有美国专家提到过牛棒状杆菌可能会污染肿瘤组织,并随其传代而感染其他动物。也许归因于下面的原因:
取材时的污染:荷瘤鼠感染了牛棒状杆菌,一方面机体自身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会携带该菌,同时由于牛棒状杆菌存在于皮屑中,可以传播到(或附着在)房间内任何一个地方,笼架具、地面、墙壁、天花板、门手,甚至操作人员的手套、用于肿瘤组织取材的工作台、手术器械 ,因此取材时如果稍不注意,就会被污染,污染后的肿瘤组织自然会导致后一批被接种个体的感染。
环境对动物的污染:由于牛棒状杆菌是一种很难根除的细菌,接种了干净肿瘤组织的小鼠如果饲养在没有彻底根除牛棒状杆菌的环境中,也会出现阳性感染。
来源:维通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