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模型
类风湿关节炎小鼠模型
诱导方式
胶原诱导的关节炎
造模机制
胶原蛋白 (collagen) 是一类具有活跃生物功能的细胞外间质成分,分为I型、II型和Ⅲ型。I型和Ⅲ型胶原存在于皮肤和一些器官的间质中,而II型胶原大量存在于关节软骨中。用异源性II型胶原免疫动物,可诱导体内产生关节炎性质的自身免疫性反应,诱导产生关节炎,并在体内形成II型胶原的抗体,导致持续性炎症反应,出现关节红肿、滑膜增生、炎性细胞浸润、血管翳形成、关节及周围软骨坏损。
造模方法
将Ⅱ型胶原溶于醋酸中,在 4℃ 下搅拌至充分溶解并置 4℃ 冰箱过夜,再将灭活的卡介苗 (BCG) 置于液体石蜡中,配置成完全弗氏佐剂 (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 ,将二者等体积混合、乳化,制备成为Ⅱ型胶原乳剂。将该乳剂注射于小鼠尾根部皮内 0.1 ml,使小鼠引发炎症,在注射后的第 21 日再于小鼠的腹腔中注射 0.1 ml 的Ⅱ型胶原乳剂作为激发注射。 首次免疫注射后,小鼠会出现局部的炎症刺激反应,一周左右就会愈合;而致炎后的 24d 小鼠会出现关节肿胀,从后足发展到前足再到尾部;在发病的过程中,小鼠毛发光泽减退并轻微脱毛,体重减轻。